11月15日,初冬季节,记者走进任城区李营街道北刘庄村,只见湛蓝的天空,粉刷一新的墙壁,干净整洁的街道……展现在眼前的优美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很难和以前“脏乱差”的村子联系起来。
“过去我们村胡同里有柴火、街上有粪堆,垃圾堆得到处都是,这两年大伙儿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进行了整改,每个人都自觉维护好周边的环境卫生,现在俺们不仅空气比城里好,环境也不比城里差啦!”说起村容村貌的改善,村民刘兆年表示,现在的北刘庄村,有着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的“精气神”。
筹资两百万让乡村“改头换面”
北刘庄村北临日东高速、西接省道,交通便利,是远近闻名的苗木之乡,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5000元左右,而多年来制约发展的“顽疾”就是环境脏乱差。
“原来村里只有几条主干道是水泥路,胡同都是土路,村民环境意识不高,垃圾乱堆乱放不说,生活污水也乱倒,经常一家洗衣服,整条胡同都变‘小溪’。”北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忠云说,为此,村两委痛下决心让村子“改头换面”。
但北刘庄村是一个典型的“民富村穷”村庄,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想整治环境,无奈“囊中羞涩”。为此,村两委通过动员村民特别是苗木种植大户自愿捐款,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办法,北刘庄村先后筹资200多万元。
资金到位后,村里先将胡同的土路全部硬化,并把每家的排水沟和下水道相连,过去污水横流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民房也进行了统一粉刷,蓝白相间的村居外观让人眼前一亮。
走在北刘庄村的大街小巷,每家每户门前放着的红色垃圾桶格外引人注意。刘忠云介绍,现在村里已经实现了垃圾处理城市化,村民都把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每天早晨都会由村里的专职清洁员回收,村里配有垃圾集中收集点,环卫车会定时收集转运到垃圾发电厂。
人人执帚保护“胜利果实”
经过全村上下努力,北刘庄村共改造道路1.5公里,新建排水管沟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村貌焕然一新。要想保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则需要全体村民共同维护,特别是从意识上提高对“环保”的认可和重视。
作为苗木之乡,北刘庄村被茂密的树木包围,村里的树枝柴火格外多,以前都直接堆在房前屋后,不仅有碍村容村貌,也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现在村民都会将树枝捆好放到屋顶上,不仅街道整洁了,各家院落也干净利索了。
记者采访时还看到一位正在家门口烧水的大姐,她用的正是很有“群众基础”的“快壶”烧水炉,这种炉子呈环形圆柱形,把柴火竖着放进中空燃烧,十几分钟就能烧开一大壶水,但是灰烬染黑地面也不可避免。为了不污染环境,大姐把“快壶”进行了小小改良,在壶下面放置一个废旧铁盆,灰烬就会落到盆里,烧水后可直接倒进垃圾桶,不会破坏环境。
“说实话以前脏乱差都习惯了,光靠一个人爱干净也没用,现在村里变得这么干净漂亮,谁也不忍心去破坏了。”通过大姐的话可以看出,环境综合治理后,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普遍提高,乱堆乱放、乱丢乱扔的恶习摒弃了。
打出“生态民俗牌”
北刘庄村还准备在此基础上建设特色生态民俗旅游村。“放以前连想也不敢想,但现在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打好‘生态民俗’这张牌。”刘忠云说。
眼下,村里已有了清晰的设想:配套建设银信、通讯、超市等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乡村民俗旅游项目的要求改造100户民居,建设民俗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农家住一条街。以及道路照明、消防通道和安全监测系统,为生态民俗旅游村建设打下硬件基础。
记者了解到,北刘庄休闲民俗生态旅游项目,以民俗文化为品牌,以生态为主题,以苗木为载体,计划将该村建成主题突出、功能互补、能适应多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民俗生态村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重点是充分挖掘和恢复当地的特色文化,比如手工磨豆腐、磨香油这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逐渐淡出群众视野的传统工艺。“我们准备收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各个年代能反映当时人们饮食习惯、时代特色的农家菜。”刘忠云说。
下一步,该村还准备利用村南100亩的自然水面设置水上娱乐垂钓项目,开发面积150亩的生态湿地观光垂钓餐饮区。引进一批水产新品种,新建钓鱼台10个,休闲观景亭16个,重点围绕来中国北方名优观赏苗木集散中心参观、旅游、购苗的客人服务。(刘田,郭志远,王海仁,张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