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南粳46”站上全国领奖台,“金陵甜玉”番茄种子卖出每公斤10万多元的“天价”,水蜜桃亩效益稳定在6000~10000元,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活疫苗“江苏造”……自2007年起江苏设立“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已达2.1亿元。以此为纽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对接江苏特点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转变科技发展方式,大力加快学科结构调整,着力改变科技供给结构,有效促进了我省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提升了粮棉油等传统农业种植效益,我省设施园艺产业品种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的外来品种、外来技术、外来人才“三外”当家现象得到有效扭转。截至2011年,专项资金资助单位培育出省级以上审定或鉴定新品种117个,其中蔬菜作物84个、果树22个、花卉苗木4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3个,鉴定科技成果34项,研发新产品32个,建立33个成果展示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90多个、新技术100余项,累计应用面积上亿亩,产生综合效益22亿元以上,为提升我省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品种扎根,农民增收致富金种子 在一次全省农业会议上,一位领导讲了这样一件事:有次他到泗洪县上塘镇了解扶贫情况,有个农民向他反映,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网纹甜瓜新品种“珍珠”种苗买不到,希望领导帮忙打个招呼。后来了解的情况却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帮扶上塘农民脱贫,送去一批网纹甜瓜新品种种苗,这位农民种了2亩地,效益特别好,下一季想扩种到200亩。科研人员怕扩得太快跟不上管理,加上种苗供不应求,只卖给他20亩的苗,于是招致他的“不满”. 这是江苏省自主培育的优质设施园艺作物新品种深受农民青睐的一个镜头。 在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的资助下,一批设施农业新品种脱颖而出,逐步扭转我省高效设施农业“三外”当家现象。目前,我省设施农业推广种植的品种中,常规园艺作物品种有80%以上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成果,而高端园艺作物品种对外来品种的依存度已经降低了8%以上。 以江苏省农科院为例,2007-2011年,该院育成的各类蔬菜新品种占省内同期审(鉴)定蔬菜新品种的70%以上。育成的“苏粉12号”、“苏粉13号”、“苏红10号”及“金陵甜玉”等一系列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和“金陵美玉”、“金陵粉玉”、“金陵红玉”、“苏甜2号”系列高品质番茄新品种,在山东寿光和江苏赣榆、铜山、东台及常州新北区等地进行推广种植,5年示范产值超过2.5亿元,新增利润超过2000万元。 蔬菜品种中,育成的优质早熟礼品西瓜“苏蜜6号”,座果率高、风味好、抗逆性强,可替代早佳或早春红玉;新培育“苏椒15号”辣椒、“苏崎3号”茄子、“博春”甘蓝、“南水2号”黄瓜等品种,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病性强、耐贮运等特性,已逐步成为全省蔬菜主栽品种;选育的“江蔬1号”丝瓜、“江蔬肉丝瓜”已经占据华东丝瓜新品种种植面积的70%、占本省部分地区的90%以上;世界上最大的毛豆品种新大粒1号、早豇系列豇豆品种等覆盖江苏省部分市县20%. 园艺新品种中,新型桃果“金霞油蟠”结合了蟠桃扁平果形与油桃果面无毛的特点,填补了油蟠桃品种空白;育成的中熟水蜜桃“霞晖6号”、耐贮运桃“霞脆”、早熟油桃“紫金红1号”和“紫金红2号”已在无锡阳山、张家港凤凰、武进雪堰、仪征枣林湾、盱眙和新沂等市县建立了10多个试验示范基地,亩综合效益稳定在6000~10000元,已成为江苏高效农业的典型;早熟草莓品种“宁丰”、“宁玉”,具有极丰产,质优,抗性强等特性,成为草莓种植区的主栽品种;新培育的杜鹃新品种“紫金玫鹃”,是节能环保型中高档年宵花卉。 传统粮棉油等农作物新品种上也有新突破。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南粳46”,2011年在第六届全国粳稻米大会上,又被评为全国优质食味粳米,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2个水稻品种之一,市场收购价超过普通品种20%;“宁麦13”高产得到广泛认可,被称为淮南“麦王”;甜糯型玉米新品种“苏科糯3号”通过江苏省审定,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639”通过国家审定,“苏玉糯716”通过浙江省审定;“宁杂11”等油菜新品种成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理想品种;我省第一个彩色棉新品种“苏彩杂1号”进入产业化推广示范阶段。 如今,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基地里,自主选育的各种优质、高抗、高产新品种争奇斗艳,每天都有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研究人员和种养大户前来观摩、引种。每年都有一大批新品种在这里试种、展示,最后成为农民抢着种、市民争着买的市场热销产品。 新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升级动力源 在灌云县陡沟乡,一项日光温室芦蒿高效栽培新技术,年生产无公害优质芦蒿2000万公斤,带来亩经济效益1.3万-1.8万元。目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和推广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技术、设施蔬菜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蔬菜防虫网栽培技术、沿海西甜瓜优质高效设施栽培新技术、蔬菜树、蔬菜墙(柱)、NFT蔬菜床、蔬菜盆景等各类新技术以及制定的技术规范,不但在我省广泛应用,在山东鱼台、浙江长兴、安徽芜湖等地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过去,科研单位强调的是品种创新,现在不仅品种要创新,还要强化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实现产品系列化、设备成套化、技术体系化的成果产出目标,大大缩短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让企业得利、农民得益、社会得誉。 5年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和产业形态,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重点支持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目前,部分研究领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正在形成。 在设施农业领域,已基本建成茄果类、西甜瓜、十字花科类等蔬菜作物园艺种苗快繁与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在全省建立了15个种苗生产示范点,每年指导生产各类优质种苗500万株以上,自主生产各类优质种苗100万株以上,形成以自主创新成果为主体的展示、示范点近50个。梨棚架栽培技术弥补了水平棚架不利于在丘陵地区应用的缺点;发明的草莓简易连栋大棚设施栽培技术,增加土地利用率12.5%,比标准连栋大棚成本降50%,且密封性好可增加保温性;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大量节约了土壤、肥料和水的使用量,改善果实内外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在规模养殖领域,研究成功多种适合江苏特点的高效种养模式。在六合竹镇,开发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玉米、花生、大豆和山芋等种植资源,建成肉羊集约化生产体系,综合利用畜禽等废弃物,解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大难题;研究成功可移动猪舍等规模养殖设施装备,不固化土地,生产成本低,产生重大影响;肉鸭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在沛县建设养殖示范小区,年存栏肉鸭可达6万羽,年出栏量可达40余万羽,直接经济效益100余万元。“猪支原体肺炎防控技术”成功研制了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活疫苗,荣获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一等奖,目前在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行产业化生产,已累计推广使用2000余万头份。 在循环农业领域,为应对太湖污染危机,开展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生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使水葫芦成为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经济作物,研究思路和突破性阶段成果得到了科技部和江苏省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项目经费超过2500万元,并在云南滇池治理中示范应用8000多亩。通过“碎草匀铺”、“反转灭茬”、“机械匀播”、“麦田镇压”等核心技术应用和“小麦(均)匀(摆)播机”、“麦田镇压器”等先进的农业机械研制成功,解决了我省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在农产品加工和安全生产领域,研究建立鲜食玉米、毛豆、甘薯、花生等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体系和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体系。鲜食玉米加工技术,使“应时品尝”变成“随时消费”,目前已经在南京、南通等企业推广应用,年生产玉米软罐头及速冻玉米棒等100万穗以上、速冻玉米粒15吨以上。以生物农药蛇床子素为核心,研制并转化系列产品3个,衍生创新开发新型20%丁香酚水乳剂植物源抗病毒剂、高效低残留助剂、光解农药组合新产品等,示范推广100万亩,成为高档有机茶叶基地抢手货。 新模式集成,成果示范推广新路径 让每一个科研专家都去手把手地教农民,不现实也不科学。农业科研单位应该成为师范学院,把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中去,培训老师能人,让他们再去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把科技需求迫切,科技成果易转化,带动效应强的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新型主体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通过集成自主创新新品种、新技术,突出设施蔬菜、特色园艺、循环农业、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休旅农业等领域,加大成果示范推广和集成创新,扩大成果应用面积。 在扬州邗江克氏螯虾标准化养殖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以投入的主体扬州市金谷开发公司为龙头带动,以1100多亩的基地为载体,以周边200多户养殖大户为支撑,积极开展从育苗、供种、饵料、加工为一体的龙虾产业化工作,做好“刮刮叫”龙虾品牌。在南通江心沙农场,建立“大麦(蚕豆)+西瓜/春玉米-秋玉米+秋毛豆”多元高效示范区6154亩,亩产值3946元,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200亩,亩产值4332元,复种指数达到300%.在句容戴庄,示范优质高效越光大米有机栽培技术,发展有机水稻2000亩,亩纯收益1000元以上;示范优质高效桃新品种及日本大藤式栽培技术,发展有机桃园1500亩,四年生亩纯收益3000元以上;示范有机果茶园放牧养鸡技术,养鸡3万只,每只纯效益10元以上。 为了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专业所和农区所设立科技服务项目组,配备专职科技服务人员,通过科技人员驻乡蹲点,前后方协调统筹,示范推广自主创新成果。与宿迁市共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选派5名科技人员分赴三县两区担任科技副县(区)长,重点示范循环农业技术,提升沭阳苗木业、泗阳食用菌产业、宿城设施蔬菜、宿豫加工业和泗洪优质稻麦产业技术水平。 在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科技人员帮助发展优质稻米、设施西甜瓜、蔬菜等产业,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54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超过10万元,使该村由一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发展2009年成为第三批省级康居示范村;在灌云陡沟乡许相村,正派科技人员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升当地农民芦蒿种植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芦蒿致富产业的形成。在涟水县朱楼村,专家与村干部带头和农民共同组建专业合作社,主推茄果类、瓜类新品种和工厂化育苗技术,蔬菜种植效益超过8000元/亩。 据统计,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共下派科技人员100多人次,实施科技服务项目132个;成果示范工作已经在全省120多个村开花结果,深受当地农民欢迎;与33个农业园区和100多家农业企业建立对接和成果示范关系,建立高淳武家嘴青山经济林果基地、张家港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盐都潘黄葡萄科技园区、兴化优质稻麦成果示范基地、宿城设施蔬菜技术研发中心等示范园区,有效地提高了自主创新成果的显示度和应用水平。 新合力培育,凝聚科技创新资源壮载体 成果迭出,硕果累累,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不仅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也提升了全省科技资源的集聚功能。通过专项的实施,我省集成整合资源,培育形成了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关键问题和重大总量的创新合力。 5年来,专项资金注重强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吸纳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和苏果超市、雨润集团等科技企业创新单元的优势资源,积极引导常熟、海门、泰兴、东台、张家港等县(区、市)农业科技资源的鼎力加盟,努力培育宿迁市三县两区科技资源的发展壮大,从而有效地拓展了创新空间,打造了创新市场,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体系。 同时,在相同领域的不同项目之间,注重资源的互补,力量的协同和目标的同一,发挥省院牵头和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地区农科所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地方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成果示范应用的作用,坚决防止力量分散部署、研究不精不深、优势难以形成局面的产生,较好地体现专项资金配置各类资源的导向能力和集聚功效。 5年来,全省共有85个科研单位参与专项申报,73个单位获得项目资助,稳定骨干创新团队近100个,壮大项目实施科技人才队伍2400多人(次),带动国家、部、省、市(县)项目经费投入近1.2亿元,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资金8600万元以上。这些资源既保证了专项的有效实施,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较强的后发效应。 事实表明,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省兽用生物制品、植物病虫防治、循环农业技术、农产品安全技术等领域成果丰硕,体系初建,并已跨入国家支持序列,体现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和产业支撑能力。 新潜力挖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后劲 现代农业发展对物质装备、技术体系和成果转化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农业科技创新在组织形式、科研平台、人才团队等方面进行超前调整,系统布局。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的设立不仅弥补了我省农业科技计划的空白,形成了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的立项机制,还真正让部分优秀科技人员从“找资源、争课题、忙交账”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对科研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沉心于科研状态,专注于产业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专项设立5年来,经历了从探索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全省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专项执行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成果产出不断增加,支撑发展更为有力,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充分体现出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巨大威力,得到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充分肯定。 5年来,专项资金聚焦现代农业领域,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量占总数的80%左右,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学科结构得到优化。以省农科院为例,在项目的引导下,该院水稻、小麦、油菜育种继续保持强势,循环农业、畜禽(猪、鸡)疫病防控体系、植物病毒等领域先后得到国家行业专项的支持,资源高效利用、设施蔬菜、生物农药等先后进入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序列。这些学科不仅支撑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而且已经在全国确立了先导型竞争优势。 人才是科技创新之本,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是设立专项资金的又一个主旨之一。几年来,专项资金在项目安排和资金配备上,力主向现代、高效农业领域倾斜,以项目实施带动人才结构的优化,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省农科院从事大宗农作物研究的科技人员已经由“十五”末期的70%左右降低到45%左右,而从事蔬菜、园艺、畜牧、加工、循环等领域的科技人员比例由20%上升到50%以上,在队伍建设上更好地呼应了江苏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专项资金对优秀后备人才实行扶持政策,进行项目匹配,促进科技人才尽快走上科研前台。为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学术思想、科研作风,实现项目预研、成果提速等目标,专项资金还先后设立了249个探索性项目,这些项目既极大地丰富了专项资金的项目库源,活跃了全省学术氛围,提高了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信心,培养了青年科技人员良好的科研习惯,也为后续重大项目、重要成果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设立、运行和管理,已经成为全国样板,吉林、山东、湖北、河南等21个省市相继到我院考察学习,仿效做法,汲取经验,充分展现了专项资金的示范和引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