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苗木网www.中国树苗.com-树苗行业网络宣传首选品牌,做树苗综合信息第一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苗木新闻 > 栽培养护

栽培养护

农业技术—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2-12-15点击:662

1.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chr.et Spauld.●=●Colletotrichum eamelliae Mass.●]:是油茶严重又普遍的病害,从4月到10月都不断为害,7~9月蔓延最快。病菌在枯花蕾、蕾痕、病果、病果柄、病叶芽、病枝越冬,借风雨、昆虫和人为活动传播。发病症状是:果实上最初在果皮上生圆形褐斑,边缘一圈色深,中央部分较浅,后渐扩大,直径10~15毫米,并出现轮生的黑色小点,在潮湿环境下,小黑点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病果早落;叶片上病斑初为红色小点,扩大后呈棕褐色,具轮纹,其上密布黑色小点;嫩梢:病斑多发生在春梢基部,初为红色,呈长椭圆形或菱形略下陷,后期变为黑褐色,中部带灰色,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病斑环梢一周,梢即枯死;芽:病斑多发生在芽鳞片基部,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如蔓延至子房花芽即脱落。病菌在冬日尚保留在树上的各感病器官中都能越冬,孢子借风雨、昆虫和人为活动传播。

  防治方法 (1)油茶品种间对炭疽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在营造新的油茶林时,应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在现有林分中,砍除历年感病重的重病株,补植抗病品种。(2)结合茶林抚育,剪除病枝、病果、病梢等,减少病菌侵染来源。(3)在有条件的地方, 可在3~4月喷药一、二次,保护新梢嫩叶,7~8月喷药二、三次,保护果实。用1:1:100(硫酸酮: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用2%茶枯浸液配制)较为有效。

  2.油茶软腐病(病原尚未查明):又叫油茶落叶病,为害油茶成年树和苗木,引起大量落叶落果。叶子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5月阴雨天气蔓延迅速,大量发生,6~8月也可出现发病高峰,引起几次落叶落果,10月后才逐渐停止。发病症状是:受害叶片初期在叶尖、叶缘或叶中部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水渍状斑点,阴湿天气斑点迅速扩大,土黄色,边缘无明显隆起带条,叶肉腐烂变软,病叶能在2~3天内纷纷脱落,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灰黄色颗粒状菌体,在放大镜下呈白色纽扣状,这是很明显的特点。果实在6月开始发病,7~8月最严重。受害果实初期同样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土黄色或褐色圆斑,与油茶炭疽病症状相似,但颜色较浅,后期病部组织腐烂,发软且有水汁。其上也会生颗粒状菌体,天气干旱时病果开裂脱落。油茶软腐病在湿度大,生长衰弱的油茶林中较重,排水不良,杂草丛生的圃地发病也较多。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菌。对生长过密的油茶林要进行修枝,使林内通风透光,圃地应选择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在病害发生期可喷射1:1:100~150的波尔多液或可湿性退菌特600~800倍液。

  3.油茶煤污病[●Meliola camelliae(Cart.)Sacc.,Capnodium theae Hara●]:或称烟煤病,为害油茶枝叶,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产生黑色煤尘状物,开始时呈圆形黑色斑点,有的则沿主脉生长、逐渐扩展并增厚,在枝叶表面形成一层很厚的覆盖层,油茶树的光合怍用受阻,生长衰弱,终至枯死。油茶煤污病菌利用绵介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并由介壳虫来传播,因此本病常和绵介壳虫共同猖獗。

  防治方法 1)加强茶林管理,适当修枝疏伐,促进林内通风透光。(2)5月上旬绵介产卵期和8月中旬若虫期喷12~20倍松脂合剂或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500~1,000倍液杀死介壳虫,另喷波美1度石硫合剂杀菌,石硫合剂和松脂合剂不能同时使用。(3)根据浙江省经验,放养黑缘红瓢虫消灭绵介壳虫,是防治油茶煤污病的好方法。(4)据湖南省湘潭地区林科所调查,油茶、山苍子混交林内,油茶煤污病很少发生,认为山苍子的挥发物对煤污病菌有毒杀作用。

  4.油茶苗木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或称菌核性根腐病。本病为害很多种针阔叶树苗木,油茶是受害较重的一种,严重时,株发病率可达60%以上。病害在6月开始发生,9月逐渐停止。苗木茎基部接近土面处感病变褐色,不久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逐渐产生小型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黄转为褐色,如菜籽状。苗木逐渐枯萎,苗根皮层腐烂,表面也有白色菌丝体和菌核产生。如土壤较干燥时,不易生成菌核,可将苗木根部保湿培养,2~3日后,即有菌丝体和菌核产生,这是可靠的鉴定方法。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树苗网"的所有信息,版权均属于中国树苗网所有,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树苗网,并附上网址 http://xn--fiqs8s0yoliz.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中国树苗网” 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自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来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原文分享地址:http://xn--fiqs8s0yoliz.com/news/show.php?itemid=507

树苗网交流群

群一:

中国树苗网综合群一

群一:

中国树苗网综合群二

VIP会员群:

中国树苗网VIP会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