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紫荆
巨紫荆别名满条红,乔木。园林观赏树种。原产中国浙江、河南、湖北、广东、贵州等地,是现存极少的乡土树种。
一、形态特征
巨紫荆开花植株
胸径可达40厘米,高15米。因为巨大,又和常见的灌木状紫荆相像而得名巨紫荆。属速生植物,寿命长,叶心脏形或近圆形,叶柄红褐色,花于3至4月在叶前开放,簇生于老枝上,花冠紫红色,形似紫蝶,花期达半月之久。小枝灰黑色,皮孔淡灰色。与紫荆的绿色果荚不同,巨紫荆果荚呈暗红色。
二、生长环境
适应能力很强,不耐寒耐旱,对土质要求不高,不论肥瘠均能生长。不怕水渍,喜好阳光。
三、分布情况
常散生于山坡、沟谷两旁的天然杂木林中。河南嵩县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北坡,野生分布较多,胸径可达50厘米以上。在中国分布范围狭窄,是现存极少的乡土树种。但近几年,巨紫荆被逐渐引用到园林工程应用中,并成为园林应用中的佼佼者。
四、栽培技术
4.1繁殖技术
巨紫荆通常播种繁育,也可分株。种子发芽率为40%。方法简单,只需将种子在60℃至80℃水中浸泡24小时后,将其沙藏催芽即可播种。当年苗平均高度1米左右,坐地苗翌年即能开花,第三年大部分苗木开花,较桃、梅等春花乔木而言可省去嫁接之劳,只要灌木状紫荆适生的地区巨紫荆都可生长。喜阳光充足,畏水湿,较耐寒。宜栽植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如每年去除萌蘖,保持独干,可成为乔木,开花更为壮观。
4.2栽培方法
土肥水
巨紫荆成活后,科学合理的土肥水管理对其生长开花影响明显。巨紫荆发芽后枝条速生期正值春末夏初干旱期,此期降水少,空气湿度小,地面蒸发量大,缺水会明显影响植株生长。此期应根据土壤含水状况及时补充水分。正常年份浇水一两次,较旱年份浇水两三次,保证树体健壮生长。进入雨季一般不灌水,特别干旱的年份浇水一两次。进入冬季浇一次封冻水,萌芽前浇一次萌动水。保证巨紫荆植株安全越冬和及时萌芽。
巨紫荆幼树期可间种经济作物。间种作物前耕地不可过深,一般以二零厘米为宜,过深易损坏巨紫荆根系,影响其生长。间种作物后及时中耕除草,每季作物除草两三遍,有利于土壤透气保墒,便于间作物和巨紫荆生长。间作物收获后及时翻地,既可杀灭杂草又可消除部分病虫源。随着巨紫荆林郁闭度增大,林内不宜间种作物。采用林间清耕管理的巨紫荆林,为降低管理费用,生长季节可用化学除草,保持林内无杂草。
巨紫荆幼苗对肥料需求十分敏感,生长季节施肥对植株生长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除了高度增长提高了很多,地径、冠径和平均枝条长度较对照增长也十分明显。
枝条修剪
巨紫荆萌枝力强,叶片硕大,易造成主干因枝头下坠而弯曲,对培养通直的干形不利。在培养主干过程中,当枝条萌发后,可用竹竿绑缚主干,帮助主干垂直生长。第一年将干高一米内萌枝清除,雨前将主干延长枝绑缚于竹竿上,防止降雨过程中枝叶湿雨增加重量而导致主干延长枝风折。
第二年修除下部一轮至二轮枝条(或清除干高三米内大枝),对主干延长枝选中上部饱满芽处截干,萌芽后抹去竞争枝,保留下部两三个萌枝,促使主干延长枝健壮生长,当年主干延长枝可达二米。第三年按上述方法继续截干修枝。当树干分枝高度达到二.五米至三米、树高五米至六米时,即可结束截干修枝措施,进入常规管理。
病虫害防治
巨紫荆是一种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植物,多年来栽培未发现重大疫病和灭生性害虫。在栽植密度较大时,个别植物易染叶部角斑病、叶枯病和枯萎病,害虫有蚜虫、褐边绿刺蛾、大袋蛾等。
巨紫荆幼苗期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一二年生幼树未见发生病害,三年生以上大树的叶片会发生角斑病、叶枯病。该两种病害在雨季来临的七月侵害叶片,发病叶片呈黄褐色至深褐色枯斑或枯叶,发病部位有叶缘向叶片中部侵染,严重时造成落叶,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可参考以下技术:发病前的六月下旬向叶面喷布波尔多液,每两周一次,雨后及时补喷;对发病植株可喷布百菌清、代森锰锌、大生M四五等杀菌剂;冬季落叶后要清除病叶病枝;对危害较轻的蚜虫、褐边绿刺蛾、大袋蛾等达不到经济危害程度一般不进行防治,达到经济危害程度时,可叶面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
五、主要价值
适合绿地孤植、丛植,或与其他树木混植,也可作庭院树或行道树与常绿树配合种植,春花秋景红绿相映,情景非凡。
巨紫荆新品系列具有生长快、干性好、株型丰满、适生范围广、抗病虫害、抗逆性强、开花稠密等特点,享有“像法桐一样高大、似樱花一样灿烂”的美誉,巨紫荆新品系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的成功,为绿化、彩化祖国大地提供了一个较为完美的新品种,为园林设计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素材,更为广大苗木种植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商机。